第二个跨界认知误区:品牌跨界有风险,守护老本行更安全。
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曾提出“看不见的手”理论: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来说,一定要用创新企业去破坏老旧企业,淘汰旧企业的市场,整体才能获得发展。
这里有一串长长的死亡名单:摩托罗拉、柯达、尼康、恒大集团、克里斯汀(蛋糕)、美体小铺……
今年1月份,阿里巴巴清仓后大润发再次易主,德弘资本成为新东家。而早前其被阿里收购时,大润发创始人就曾说过“我赢了所有对手,却输给了时代!”。在这个跨界创新浪潮汹涌的时代,若你还存在“跨界有风险,守住品牌原有老本行就好”的认知误区,不仅会面临品牌老化的危机,还很有可能被跨界创新者打劫。
1、找到你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以跨界创新打破增长魔咒
创新增长理论之父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提出「增长魔咒」,任何企业都会面临增长极限点的威胁。如何应对?经济学家约瑟夫·熊彼特早就给出答案“非连续性创新往往能够带来指数型增长,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”。
即当今企业需要在第一条增长曲线(发展生命周期的成长及成熟阶段)到达顶端之前,通过跨界创新找到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。比如腾讯,在即时通讯之外跨界智能云、游戏为代表的增长“第二曲线”。
2、跨界老本行,两大方向让“鲜花插在牛粪上”
● 方向一:立足同一用户群。品牌成功的背后多是有一群相对忠诚的用户。从“客户资产化”的角度来看,客户理应被视为品牌的核心资产。若企业基于既有用户资源,进行关联品类的跨界延伸,那么用户群往往会习惯性的购买跨界新品,因为这是信任的转移。
● 方向二:立足同一业务能力。一个成功的产品,在带来忠实用户外,往往还会形成核心业务能力,而基于此的品牌跨界也更易成功。比如华为基于网络通信领域的成功,围绕ICT(信息与通信技术)跨界布局了手机、芯片、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等新业务。
任正非曾讲过,华为创新战略是“鲜花插在牛粪上”,对于跨界企业来说,如果说新业务代表鲜花,那已有核心资产(用户)、核心业务能力就是能提供市场生长养分的“牛粪”。
更多行业观察文章和战略规划案例资讯,请关注凯纳战略咨询官方网站http://www.cannor.cn;凯纳营销咨询集团,中国十大策划机构,跨界战略引领者,云南白药牙膏全案战略规划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