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,按需求的迫切程度来划分,可以分为两大类:
一类是必需品,另一类就是非必需品。
必需品,简单地说,就是“没有它是不行的”,是人生存或生活必备的。
相反,非必需品,就是对人的生存或生活来说,是可有可无的,对于非必需品,并不是说消费者没有需求,而是说需求的迫切性比较低,是一种潜在性的需求。
理论链接: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
现实需求是指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,表现为消费者既有欲望,又有一定的购买力(货币支付能力)。
潜在需求是指消费者虽然有明确意识的欲望,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明确的显示出来的需求。一旦条件成熟,潜在需求就转化为显现需求,为企业提供无穷的商机。潜在需求是十分重要的,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,大部分需求是由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引起的。因此,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,不但要着眼于显现需求,更应捕捉市场的潜在需求,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开发措施。
对于医药企业的跨界创新来说,很多时候,面对的就是一种潜在性的需求,是一种非必需性的需求,那么,医药企业跨界成功的关键,就是要把消费者心中的这种潜在性需求激发出来,变成必要性的需求。
那个广为人知的业务员非洲卖鞋的故事就说明了需求激发的意义:两个业务员到非洲去卖鞋,发现非洲人都不穿鞋。一个业务员说,非洲人不穿鞋子,这里没市场。而另外一个业务员则说,不对,非洲人都没鞋子穿,这里的市场一片大好。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,卖鞋,关键的是在他没有鞋的时候告诉他“你需要鞋”!
事实上,今天我们的很多新产品推广,都需要激发人们的潜在需求,你可以把自己理解为一个“人类欲望的引导者、蛊惑家”,也可以把自己理解为“市场需求的创造者”,而这种创造的成功是以你说服了消费者为标志的。
而医药企业的跨界拓展能否成功,就在于你能否说服消费者:你需要我的产品!你必须把一个“非必需品”变成一个“必需品”,所以,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必须强烈的传递这样三个字:你需要!
那么,如何才能把潜在的需求变为必要的需求呢?今天,企业常用的一招是“恐吓营销”。
所谓恐吓营销就是以产品疗效、功能或用途为基础,通过相对应的消费者健康症状或生活状态的一种严重性的后果描述,来激发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营销方式。恐吓营销的基本传播逻辑是:分析产品→威胁列举→威胁的严重性渲染→防卫措施推荐和鼓励→实现需求购买。
比如说,“某某机构调查表明,中国1亿人缺乏维生素A”、 “警惕!咽喉炎的危害不可忽视”、“人人都缺钙”、“胃肠疾病不容忽视”…… 这些,都是典型的恐吓营销,通过特别的语境表达,直击消费者内心深处的需求缺失,引发消费者的心理恐惧,促成购买。
更多行业观察文章和战略规划案例资讯,请关注凯纳战略咨询官方网站http://www.cannor.cn;凯纳营销咨询集团,中国十大策划机构,跨界战略引领者,云南白药牙膏全案战略规划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