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每一个企业的护城河都非常脆弱。稍不留神,就会有掠夺者攻城拔寨。美团和滴滴之争就是一个经典案例。
美团原本是一个团购网站。几番大浪淘沙后,美团撕掉了团购标签,依托资本开始无边界扩张。其中,最受关注的就是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,通过火力集中策略的局部战争向滴滴直接开炮。在经过两年的补贴大战后,两者都已经发现烧钱模式将无法久远,美团开始尝试变身——在上海、南京上线了“聚合模式”,即通过接入首汽约车、曹操出行、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,由行业搅局角色变成了“你好我好”的聚合平台。
滴滴后来也开始试水聚合平台,并和曹操出行、秒走打车、斑马快跑等服务商完成谈判,同时这些第三方出行服务商陆续登陆滴滴APP。
采用同样策略的还不止这两个——还有阿里系的高德。最终,高德打车也选择通过聚合的模式瓜分着滴滴的市场。相比单兵作战,聚合模式更容易“抱团引流”。
这场跨界之战提醒我们企业家,在资本为王的时代,如果你稍有松懈,就会有人侵犯你多年辛苦打下的市场领地。
今天,从国内巨头们的发展趋势看,正在从单一的竞争导向时代走向价值链航母的跨界时代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企业都在力争构建自己的价值链、生态圈。这样不仅保护了自己,还可以形成强大的“防护罩”,也由此让自己变得更大、更强。当然,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有这样的战略构筑力。
下面,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市场案例进行归类,发现国内行业领跑者基本上有以下一些跨界发展特性:
据说,对于可口可乐,宗庆后曾经吐槽道:搞得这个配方很神秘, 仪器一打都知道了!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,确实几乎没有秘密可言,可为什么后来者很难复制它的成功。很难相信,没有这个配方的故事,没有可口可乐影响的一代代人的青春,它是否还能这么难被打败。
这是一个由文化主导的经济时代,文化不再是经济的附加品,已经与经济紧密的融合一体,甚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器。我们旅游要去看历史文化,我们购物有品牌文化,我们吃饭有餐饮文化、我们喝酒有酒文化……文化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营销利器。
二十世纪末,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·奈首创了“软实力”的概念。文化软实力代表的正是一种文化创造能力,它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。一个品牌的综合发展,需要文化软实力为其提供精神导向和内涵指引,以此提升品牌形象、增加凝聚力和激发文化源源不绝的创新力。时下,在诸多跨界案例中,文化融合已经是一个主流方向。
首先我们看深挖自身文化的跨界。实际上,很多品牌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代表,在依托文化进行跨界的时候就比较容易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故宫。我们知道,故宫是代表着近600年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,拥有着众多的皇宫建筑群、文物、古迹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。今天,故宫改变了旧形象,利用文化领域超级符号,进行了多个产业的跨界。时至今日,故宫不再是古老建筑群,而变成了大众消费者心中的时尚活宝。
故宫淘宝宣布推出首套盲盒,并为新上的这套“祥瑞系列猫盲盒”进行了一场直播,一时间,微博也被这套“萌系”故宫盲盒刷了屏。该系列盲盒一套共包含12只,包含传统神、神兽和神器元素造型的随机款和两个隐藏款。此外,故宫还通过合作形式,跨界了点心、水、化妆品等诸多文创品类。当下,故宫,正以不可阻挡的跨界之势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跨界穿透力。
除了故宫之外,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及企业开始深挖自身文化优势,曲阜孔府印阁传承创新“中国印”,一个小小的印章,在售产品品种就达到了1.6万种之多。同时,还有根据曲阜文化开发出的“保过君”动漫IP形象,在短视频平台也收获了百万粉丝。
更多行业观察文章和战略咨询案例资讯,请关注凯纳战略咨询官方网站http://www.cannor.cn;凯纳营销咨询集团,中国十大策划机构,跨界战略引领者,云南白药牙膏全案战略咨询公司。